蘭州網站建設--近十年來,網絡蓬勃發展,新的語言素材不斷涌現,新詞、新語、新用法層出不窮。網絡新詞,如:“喜大普奔”、“細思恐極”、“男默女淚”、“不明覺厲”、“人艱不拆”等。聽后,心中不由頓生感慨:網絡新詞,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!
喜的是新詞網絡實現了“自媒體”的功能,給普通民眾提供了充分展示語言智慧的平臺,寫作、發表、評論等活動,不再是少數知識精英的特權,只要有臺電腦、手機或其他網絡終端,普通民眾都可以參與其中;網絡突破了詞語運用的空間壁壘,遍布世界各個角落的人都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實現即時交流。網絡匯聚了廣大民眾的集體智慧,網絡新詞空前活躍。許多有較強表現力的新詞新語新用法,都來源于網民的創新智慧,如“囧”、“親”、“灌水”、“悲催”、“傷不起”、“鴨梨山大”,等等。
憂的是:由于網絡缺乏傳統媒體的“把關”環節,國家對網絡活動缺乏有力的監管,社會對人們的網絡行為也缺乏有效的監督,網絡對語言的沖擊也是空前的。
最大的沖擊是差錯泛濫。如把“令你們自豪”誤成“另你們自豪”;把“見人不救”誤成“見人不久”;把“日理萬機”誤成“日理萬基”;把“剖腹產”誤成“拋腹產”;把“脫韁之馬”誤成“脫疆之馬”;等等。
除了差錯以外,網絡語還呈現出以下兩種傾向。
一、游戲傾向
為了“好玩”,為了“新奇”,隨意背離大眾語言的結構、運用等固有規律。兩種情況特別突出,即任意撕拼和濫用諧音。
二、低俗傾向
不管文明與否,無論修養高低,只要有意愿,都可以在網上發表意見。有人還故意為之,以“低俗”博取“眼球”,以“低俗”引人注意。另外,隨著互聯網的普及,網民中的“草根”群體日益壯大,有嚴重“反傳統”傾向的網民越來越多。網絡語的低俗化傾向十分嚴重,甚至充滿************、暴力色彩。首先是大量網絡粗俗新語的出現,如“蛋疼”、“草泥馬”、“屌絲”等等。其次是傳統粗話的廣泛運用。
網絡,已經滲透到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,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甚至思維方式。我呼吁社會各界關注網絡語的運用,并加強研究,探尋引導網絡語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。我也呼吁廣大網民加強網絡文明自律意識,提高語言文化修養,遵循語言運用規律,文明規范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。